“屋頂安裝太陽能電板,我們不用花一分錢。發的電賣了,自己還有收入。”看著自家屋頂一字排開的藍色多晶硅組板,任縣張莊村貧困戶陳仁奎樂得合不攏嘴。
任縣按照產業扶貧規劃,大力實施“光伏+電商”精準扶貧模式,整合政府、貧困戶、企業多方資源,盤活貧困戶、農村村集體屋頂閑置資源,幫助貧困戶、貧困村建立穩定長久的增收渠道,實現政府、企業、貧困村和貧困戶多方共贏。
任縣以扶貧資金為依托,推行以企業墊資為支撐的運行體制,與移聯網信和河北吉杰太陽能共同成立的吉聯永信公司合作,為每個貧困戶家庭安裝一套2kV分布式太陽能電站。并網發電前兩年的全部收益歸企業所有,貧困戶每年可從企業領取3000元的電子購物券。從第3年起,收益全部歸貧困戶所有。
貧困戶要脫貧,貧困村也要出列。任縣按照“村集體出場地、企業出資金”的方式,在33個貧困村的村“兩室”或學校的屋頂安裝一套100kV左右分布式太陽能電站。并網發電部分收益歸村集體所有。
“要探索建立長效扶貧機制,鍥而不舍地打好脫貧攻堅戰,想方設法幫助貧困戶實現長期穩定脫貧,給群眾種下‘鐵桿莊稼’。”任縣扶貧與農業開發辦公室主任谷少波說。
一次投資,多年收益,對于低收入農戶而言,“屋頂電站”是一條精準扶貧的有效途徑。截至目前,任縣1723戶一般貧困戶、33個村集體“屋頂電站”已全部建成,正式并網后年平均發電量達800萬度,戶年均增收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