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互聯網和信息化時代,伴隨著“工業4.0”“中國制造2025”“供給側改革”等提出,不少照明企業開始在智能制造方面加速布局。那么,對照明行業來說,智能制造現在處于什么階段?如何才能做好智能制造?我們一起來探討。
雷士照明
智造目標:全面布局智能制造
智造動作:1、生產系統、產品系統、數據系統等充分智能化;2、投入數億元布局IMS系統;3、生產運營逐漸實現智能化運作等。
近年來,雷士照明積極布局和謀劃智能制造建設,如一年前已經在布局IMS系統,累計已經投入過億元,未來三年還將投入3億元進行IMS化改造,80%以上的線體初步實現人工智能技術運用,人工智能排班、人機互動管理、BOM智能化管理。
雷士照明制造、管理支持系統副總裁羅華剛透露,目前雷士已經實現主流產品自動化生產;中小工程訂單已經按IMS化運行,重大項目VIP專項CELL式運作。通過以上IMS戰略的實施和落地,雷士照明在企業的運行效率、交貨期、品質等方面將會有突破性的提升。
佛山照明
智造目標:全面加強智能化生產
智造動作:加大智能制造方面資金與技術投入力度等。
目前,佛山照明在LED燈泡、LED燈管的生產中進行了大量的技術改造,從生產工藝的設計到生產設備的購置,充分考慮了智能制造的元素,充分展現了生產線的柔性化生產。佛山照明副總經理張勇介紹,未來還將在智能制造方面加大資金與技術的投入,在燈具生產及物流方面加強智能化生產。
據了解,佛山照明此舉是積極響應《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政策,通過自主設計、聯合研發、引進成熟先進的生產線等方式,提高設備自動化水平,推動自動化生產。在今年前三季度,佛山照明已完成自動化改造項目共計節省838人,年節約人工成本3399萬元,車間生產效率同比提升7%。
三雄極光
智造目標:建立完整的智能制造體系
智造動作:1、從“傳統的產品制造者”到“提供照明整體解決方案的服務者”;2、完善自動化投資效益分析評估機制,提供科學、穩健的決策參考等。
三雄極光始終堅定不移推行自動化工作,從2000年開始著手這部分工作,一直致力于打造行業的領導品牌,逐步從“傳統的產品制造者”到“提供照明整體解決方案的服務者”,開啟工業4.0時代“智造”模式。對于自動化投入方面,三雄極光有一套完善投資效益分析評估機制,為企業在自動化投入及一系列大型投資方面提供科學、穩鍵的決策參考。
未來,三雄極光將繼續推進智能化進程,在智能制造生態鏈中,智能化改造是企業無法繞行的選擇,智能化的改造不是單純地引進機器人或者智能設備,而是一項系統的工程,把研發、生產過程、品質管理等有效結合起來,逐步提高整體的智能化水平,最終建立完整的智能制造體系。
鴻雁電器
智造目標:機器換人,搶占競爭制高點
智造動作:編制“機器換人”總體規劃,計劃3年內投資5000萬元進行智能化改造、智能工廠建設等。
去年,杭州鴻雁電器與杭州中為光電達成了“機器換人”的戰略合作。根據協議,鴻雁電器編制了“機器換人”總體規劃,計劃通過3年時間,投資不低于5000萬元,進行生產線和裝配線的自動化、智能化改造以及新型智能工廠的建設。按照鴻雁電器“機器換人”總體規劃,目前的照明生產線將進行自動化改造,升級后的每條生產線月均能實現60萬只LED球泡燈的產能(每天按工作22小時計),相當于比原來翻了一番,而完成這樣的產能,僅需要4-5個工人。據悉,鴻雁“機器換人”戰略部署踐行“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規劃,不僅要生產智能化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更要實現生產過程的智能化,以此應對挑戰,搶占競爭制高點。
康銘盛
智造目標:探索智能化生產模式,向智能制造穩步前進
智造動作:1、重新組建工程技術中心新部門;2、引進、培養技術型人才等。
在智能制造生產方面,康銘盛于2015年在原有的基礎上,重新組建了新部門——工程技術中心,包括:IE部,編寫工藝流程和制定標準;PE部,優化產品工藝,解決產品異常;電子工程部,產品電子方面的異常解決和優化;自動化部,研發、改進、導入有利于生產的自動化設備;機修組,保證公司所有機械設備的正常運轉和維護保養;實驗室,確定和驗證產品改進后的具體數據。康銘盛工程技術中心六部門整合新團隊后,如今已經取得了明顯進步。
未來,在智能制造建設方面,康銘盛還將不斷引進、培訓、培養一系列技術型人才,大力發展和探索適合自身產品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生產模式,逐步向智能制造穩步前進。
言之有物
智能制造要“因企制宜”
佛山高新區經濟發展和科技局副科長羅森明
“智能制造”在我看來,應該是以信息化、智能化、機械化的手段代替傳統手工作業,真正實現制造業的智能化管理。對于照明行業來說,盈利點應該是生產的規模效益和市場的銷售渠道,以往的規模效益都是靠人手,用人力和時間來拼產能,往往產品質量容易出現偏差,容易影響市場,同時人力成本越來越高,制造業企業的生存壓力日益劇增。
“智能制造”將會是照明企業規模化生產和產品質量標準的有機結合點,是實現較高的生產效率和穩定的產品質量的最好途徑。其實,智能制造,不單單是普通產品的自動化規模生產,還可以是個性化產品的制造,例如3D打印,通過個性化產品獲得某些細分市場份額,也是照明行業轉型升級很好的發展方向。
照明行業其實一直不缺乏“自動化制造”,比如自動貼片、自動封裝等,都是自動化生產線的一個環節,但距離“智能制造”還有很大距離。如何整合配件庫存、智能排產、自動化流水生產、全程質量監控等才是照明行業實現“智能制造”的關鍵要素,才能使照明行業擺脫勞動密集型的烙印,真正成為智能生產、科學管理的先進制造業。
面對“智能制造”,不同的企業會有不同的態度,畢竟每個企業的實際情況大不一樣。照明企業應當先明確企業發展定位,再根據企業發展定位細化升級部署,求變的同時不能一味追求自動化生產,應該讓管理、生產和銷售互為配合,成就企業良好的運營系統,真正發揮智能制造的優勢。照明企業應“因企制宜”,科學規劃,合理實施,以市場為出發,管理為基礎,智能生產為手段,才能真正實現智能制造的華麗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