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西北部地區地面電站的逐漸飽和,集中式光伏電站的棄光問題逐漸凸顯,逼迫著光伏企業積極開拓新的主戰
科技媒體新能源網訊:隨著我國西北部地區地面電站的逐漸飽和,集中式光伏電站的棄光問題逐漸凸顯,逼迫著光伏企業積極開拓新的主戰場。在地面電站遭遇困境之時,受政策青睞的分布式光伏悄然興起。“十三五”期間,在政府強有力的政策支持下,在企業不斷降低制造成本和融資成本的條件下,分布式光伏獲得良好的發展機會,而影響光伏發展的棄光限電問題、融資難問題和用地難問題,也將得到妥善解決。
分布式光伏喜迎春天
在光伏發電上網電價限期下調政策影響下,今年上半年我國光伏行業掀起一波搶裝潮,一大批太陽能發電項目集中投產。隨著“630”的落幕,集中式光伏電站逐漸褪去熱潮,取而代之的是分布式光伏市場的興起。
光伏
根據我國“十三五”太陽能發展規劃目標,十三五期間國家光伏規劃容量為110GW,其中分布式光伏規劃量已超過地面電站,達到60GW,第一次正式明確未來分布式光伏在太陽能發電產業中的主流和支柱地位。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我國分布式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6.06GW。盡管裝機量已有所增加,不過這主要是因為國內光伏裝機絕對量增加所致,但其在國內光伏的占比依然較低,僅為14%。而2016年上半年國內新增分布式光伏裝機超1.9GW,累計裝機7.96GW,所占比重進一步下滑,已降至12%。
據此測算,要完成分布式的規劃目標,分布式電站將新增52.04GW,平均每年新增11.56GW。總體來看,若要達成目標,“十三五”期間分布式將是光伏發展的重點,突破式爆發性增長。不僅如此,“光伏+”、光伏扶貧等模式的趨熱,使得分布式光伏迎來了絕佳的發展契機。可以說,在當前光伏市場發展趨勢之下,分布式光伏已經成為我國光伏行業的“未來之星”。
除國家政策傾斜、順應市場發展趨勢之外,分布式光伏前景被看好,還有如下四方面原因:一,分布式光伏可就近消納,減少因遠距離輸電造成的電能損耗;二,分布式光伏發電具有模塊化設計的特性,系統擴展性強,容量可靈活選擇,可以發電用電并存;三,在地面集中式光伏電站資源逐漸稀缺的情況下,充分利用閑置的廠房、商業建筑等屋頂資源,集約利用農業設施等資源可進一步拓展光伏裝機規模;四,分布式項目各地政府補貼多,且隨著光伏發電成本逐漸下降,分布式光伏項目的投資回報率較地面集中式電站具有相對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