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近平致信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正式生效表示祝賀。習近平指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巴黎協定》于11月4日正式生效,成為歷史上批約生效最快的國際條約之一。中方對此表示衷心的祝賀。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說,巴黎協定生效反映出全球向綠色低碳轉型、構建清潔能源體系已成為一個大的趨勢。
解振華:《巴黎協定》生效速度之快,在國際法制領域史無前例,創造了全球治理中的一個奇跡,同時也反映出全球向綠色低碳轉型,構建清潔能源體系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各國都要站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子孫后代造福的道路上,積極的承擔責任并做出貢獻。
梳理《巴黎協定》,簡單說是三個數,“0、2、4”。 “0”是遠期理想,就是到本世紀下半年,讓全球來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2”是最終目標,將全球平均升溫控制在工業革命前的2攝氏度以內。“4”是最近要做的事,203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要降到400億噸。
落實全球氣候治理不是件容易的事,2010年全球溫室氣體500億噸的量,在15年內就要下降100億噸。現在日常生活中開車用的油,做飯用的天然氣,乃至供暖燒的煤都在排放溫室氣體。即使改成電動車、電磁爐和電暖氣,但電廠發電使用的能源主要還是煤碳。解振華表示,盡管我國綠色低碳發展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但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和發展潛力。
解振華:盡管我國綠色低碳發展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但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和發展潛力。近20年中國累計節能量占全球的52%,但2014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仍然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7倍,還是高于發達國家。燃煤工業鍋爐的能效水平和電機系統平均運行效率比世界先進水平低10個百分點以上,所以節能潛力仍很巨大,水資源產出率為世界平均水平的62%,約是英國跟日本的6.5倍?;剂先紵a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已經居世界第一位,接近美國、歐盟、日本等國家排放量的總和。我們的人均排放量已經超過世界平均水平。我國雖然是全球可再生能源利用規模最大的國家,但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也只有12%,而歐盟和一些發展中國家已有1/4的能源消費來自于非化石能源,主要資源產出率與先進國家相比也有很大差距,所以我國環境污染還比較嚴重。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隨著它的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建筑、交通、能源、消費等領域節能減排的任務還很艱巨。
我國承諾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45%,2030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2020年達到15%左右,2030年達到20%左右。確定明確的目標,實際上是建立起倒逼機制,促使中國能源盡快轉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對此進行了分析與解讀。
常紀文:應對氣候變化與世界各國都息息相關,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過去幾年一直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促進雙邊和多邊國際談判,并對一些非洲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進行援助,與美國、歐盟等國攜手促成了《巴黎協定》的生效。
在國內,中國將大氣污染防治、生態建設和氣候變化應對相結合,調動起政府、企業、市場和社會的積極性,開展國內氣候治理。
在最近幾年里,中國發布了《國家應對氣候變化(2014—2020)》和“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具體的舉措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第一就是促進工業節能減排,包括提高能效。目前中國秋冬季的霧霾污染形勢嚴峻,這就說明節能減排的壓力大,潛力也大。剛才解振華主任也提出,中國在未來的10到15年內,將結合中國經濟的發展規律,通過供給側改革、工業結構調整、技術創新和生態建設等綜合型的措施,形成低碳產業體系,在解決霧霾污染問題的同時,也促進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的實現。霧霾污染問題必須得到解決,溫室氣體減排的目標也一定能夠實現。
第二是通過全國型的信息平臺和碳市場的建立,通過統籌全國的減排市場實現經濟效益和氣候效益的有機統一。通過溫室氣體排放總量控制指標和化石能源消耗總量倒逼機制,倒逼企業節能減排。如果企業節能減排工作做的不好,就要接受罰款和其他處罰。
第三就是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和綠色出行,減少機動車的排放。目前北京、武漢等很多地方都提供了公共自行車的租賃服務,鼓勵公眾綠色出行,從而減少污染物和溫室氣體的排放。
最后一個就是鼓勵煤改電、煤改氣、家庭太陽能等家庭舊物回收和交換、生活垃圾分類、智能化控制取暖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