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顯示,2015年,全國共有30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了功能區聲環境質量監測;晝間總點次達標率為92.4%,夜間為74.3%。31個省會城市情況也不樂觀,晝間總點次達標率為87.7%,夜間為61.8%,交通干線兩側區域聲污染相當嚴重。
《報告》顯示,貴陽市噪聲均值為58.9分貝,為全國省會城市中最高。專家認為:施工、喇叭、夜市等是貴陽市噪聲強度大的最大“推手”。
“全場2元,樣樣2元”、“4元一斤,10元3斤”……使用音響、高音喇叭等工具進行促銷活動已成貴陽市街頭不少商家常用的方式,有的在80分貝以上聲音,已嚴重影響附近居民的生活,“受噪音影響,我常年都得不到午休。”貴陽市民馮女士為此抱怨道。
同時,貴陽作為貴州省會城市,城市建設發展的速度加快,各類建筑施工的機械聲再次堆高貴陽市噪音。貴陽市生態文明建設委員會負責人表示,貴陽市房地產的開發、城市道路等各種建設項目逐漸增多。同時,貴陽市軌道交通、1.5環建設等城市基礎配套設施建設進入高峰階段,確實是造成噪聲污染的重要原因。
貴陽市作為中國首個生態文明示范城市,如今已取得階段性成效。2015年,貴陽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90%以上,集中式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森林覆蓋率達45.5%。“藍天”“碧水”“綠地”“清潔”“田園”五項保護計劃正有力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機制走在全國前列,首創成立生態文明建設委員會,組建生態保護“兩庭三局”;率先出臺《貴陽市建設生態文明城市條例》,實行生態環境損害黨政領導干部問責等系列政策措施。
噪聲污染作為環境污染的一種。但與水、氣、土壤污染相比,受重視程度還遠遠偏低。有專家認為,城市噪聲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已經成為環境改善的短板。
對此,貴陽市表示將在環境噪音整治上加大力度,多措并舉,通過管控建筑工地,特別是對夜間施工的管理,加強綠色文明施工管理,加強工業企業監管,落實對經營性場所、臨街商鋪高音喇叭的有效控制,劃定夜市經營區域和時段等舉措,改善城市聲環境質量。同時,還將借鑒國內外一些先進城市治理噪聲污染的做法,努力為市民打造一個更為舒適的城市居住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