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降低礦山企業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生產效益,從而到達企業利潤目標”,包括利勃海爾、沃爾沃、山特維克等在內的企業,重點呈現采礦技術裝備、礦物加工設備、選礦技術裝備、礦山環保節能設備、礦山安全設備及相關礦山服務項目。包括云銅、云天化、云南凱瑞特在內的多家本土企業也帶來了各自的拳頭產品,不少“中國質造”吸引了眼球。
除展覽展示外,展會期間舉辦的西部國際礦業發展論壇,重點圍繞前沿采選技術及設備研討、集團大宗采購信息分享、東南亞市場需求解析等行業熱點展開,來自中國工程院、長春黃金設計院、緬甸礦業協會等單位的專家學者集聚一堂,共同探討當前礦業新形勢下的機遇、挑戰和前沿的工藝技術。
“我們的團隊通過在國外礦山的工作、考察和交流等途徑收集了大量海外中資企業的信息,發現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資金大量外流,二是‘三不懂’。”中國工程院院士邱冠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外語不懂、法律不懂、技術不懂”的情況下,很多礦業企業發展不盡如意。他說,“走出去”一定要用國際視野。“針對不同國家應采取不同應對戰略和策略,切忌一個模式。”
云南是礦產資源大省,地質現象種類繁多,成礦條件優越,礦產資源極為豐富。“云南很多優秀的礦業企業已經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展開合作,但在‘走出去’進程中仍面臨不少困難。”邱冠周表示,在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中國礦業企業加快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是必然趨勢,在這一過程中,應以中國的礦冶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為核心,加快組建中國在境外的國際礦業聯盟,共同應對可能遇到困難和問題。
“我們希望西部國際礦業展不僅是中外礦業企業展示產品、技術和設備的商貿平臺,也是推廣國際先進技術、分享世界領先礦業科研成果的高地。”勵展博覽集團副總裁張嵐表示,云南已成為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的前沿陣地,越來越多礦業企業希望借助云南開拓南亞東南亞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