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招股書顯示,國檢集團應收賬款的凈額分別為3820.15萬元、4509.87萬元和5811.87萬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88%和8.53%和9.73%。此外,公司人工成本支出隨著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大而增加。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成本中的人工成本分別為9,932.02萬元、11,851.29萬元和13,256.37萬元,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20.70%、22.71%和22.44%;公司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中的人工成本合計5,774.28萬元、6,886.49萬元和7,931.62萬元,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2.04%、13.19%和13.42%。人工支出的持續增加,導致公司的毛利率及凈利率存在逐年降低的風險。
國檢集團自有及租賃使用的瑕疵房產共計12處,涉及房產面積9,630.33平方米,占國檢集團自有及租賃使用的房產總面積的10.50%。對此,證監會在反饋意見時要求保薦機構、國檢集團律師對國檢集團租賃瑕疵房產的具體用途,是否為主要生產經營場所,上述瑕疵房產占其房產使用總面積的比例,相關權屬瑕疵是否對國檢集團生產經營造成不利影響等問題進行核查說明。
針對上述問題,中國經濟網記者向國檢集團董秘辦發去采訪函,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上交所上市 發行不超5500萬股
國檢集團官網顯示,國檢集團起源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伴隨新中國建材工業的發展而茁壯成長。經過六十余載的積極探索和不懈努力,已經發展成為國內建筑和裝飾裝修材料及建設工程領域內極具規模、綜合性、第三方檢驗認證服務機構。
國檢集團的服務對象包括建筑材料生產和流通企業、建設工程建設及施工單位、太陽能光伏生產及應用企業、碳排放權交易單位、各級政府質量和安全生產監督主管部門及消費者等。擁有檢驗檢測、認證、安全生產技術服務、檢驗儀器設備研發銷售及標準物質(含標準樣品)研發銷售、延伸服務五大業務平臺。國檢集團總部設在北京,在華北、華南、華東、西北、西南等區域設有23家分支機構,擁有7家國家級中心和14家行業級中心,員工總數1600余人。
作為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和首都科技條件平臺中國建材總院研發實驗基地的運營機構,國檢集團將始終以“科技創新”驅動企業發展,秉持“公正為本、服務社會”的核心理念,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的專業化創新解決方案和本地化服務,幫助客戶不斷提升品牌價值并傳遞信任,與客戶、員工、投資者實現“共享、共贏、共榮”,并為全面推動建材工業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傾注激情、奉獻全力。
招股書顯示,公司主要從事建筑材料、建筑裝飾裝修材料、建設工程質量的檢測;并為客戶提供產品質量、環保、安全、節能認證,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除檢測認證服務外,公司利用其在行業的品牌、技術和渠道優勢,開展檢測用儀器設備的研發、銷售和安全生產技術服務等業務;并提供業務培訓、標準樣品、標準物質研發、銷售,職業技能鑒定等延伸服務。
國檢集團控股股東為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實際控制人為中國建筑材料集團有限公司。本次國檢集團擬在上交所上市,募集資金8.2億元,用于華北(北京)基地建設暨總部搬遷擴建項目、華東(上海)基地建設項目、華南(廣州)基地建設項目、西北(西安)基地建設項目、研發中心項目、企業管理信息化平臺建設項目和公司一般用途(歸還銀行貸款)共7個項目。
主營業務集中 部分業務經營資質到期
2016年5月20日,證監會公布了國檢集團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文件反饋意見,部分問詢如下:
發行人報告期內,檢測和認證業務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87.65%、86.22%和86.32%。請結合檢測認證平均收費價格及檢測認證報告數量變化,在招股說明書“管理層討論與分析”中量化分析報告期內發行人收入變化原因及變動趨勢;結合發行人銷售客戶較多且分散的特點,請分析并披露發行人銷售費用與銷售收入占比是否相匹配;請保薦機構及會計師說明核查發行人主要客戶銷售收入所采用的方法及結論。
報告期內,發行人的人員費用、材料費、吊裝及外協服務費合計金額分別為15,386.64萬元、19,687.3萬元和22,537.57萬元,占營業成本的比重分別為74.04%、77.16%和78.33%。請在招股說明書“管理層討論與分析”中結合發行人員工人數、薪酬結構等,分析并披露報告期內人員費用的變化原因;請披露報告期內發行人外協服務、委外代工儀器設備及零部件加工的服務提供商及加工商的情況、服務及加工數量及服務及加工費情況。請保薦機構核查并說明發行人對外協服務質量的控制是否有效;請結合收入及成本構成,分析并披露發行人毛利率高于同行業平均值的原因。
據招股書披露,發行人租賃的部分房產所占用土地為集體土地或存在其他瑕疵。請保薦機構、發行人律師核查說明,發行人租賃瑕疵房產的具體用途,是否為主要生產經營場所,上述瑕疵房產占其房產使用總面積的比例,相關權屬瑕疵是否對發行人生產經營造成不利影響;請保薦機構和發行人律師就發行人目前房產、土地使用情況是否符合《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是否存在潛在爭議或糾紛及發行人的應對措施出具核查意見。
報告期內,發行人研究開發費用逐年增長,且金額較大。請在招股說明書“管理層討論與分析”中披露發行人報告期內研究與開發費用的具體構成、開發支出的核算方法。發行人研究開發資本化及費用化是否符合會計準則規定;請會計師核查并發表明確意見。
招股說明書披露,發行人部分業務經營資質已到期或即將到期。請在招股說明書“業務與技術”一節中更新披露發行人上述業務經營許可證的續期情況,是否存在到期無法續期的風險,并請保薦機構和發行人律師對發行人是否已取得與其業務經營相關的全部資質發表核查意見。
報告期內,發行人子公司與蘇州火炬孵化公司、蘇州寅財信息公司、蘇州匯寅孵化公司發生房屋租賃合同糾紛,并起訴至法院。請補充核查并披露該案進展情況。
2016年6月29日,主板發行審核委員會2016年第101次發審委會議召開,發審委對國檢集團提出如下問詢:
請發行人代表進一步說明中國建材集團與中國中材集團重組的進展情況,本次重組對發行人實際控制人認定的影響,本次重組是否會產生新的同業競爭和關聯交易,是否對本次發行上市構成實質性影響,相關信息和風險是否充分披露。請保薦代表人發表核查意見。
請發行人代表結合北京市通州副行政中心建設的規劃調整而暫停相關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備案與發行人需要騰退募投項目用地的部分土地情況,進一步說明發行人本次募集資金項目建設的進展情況以及土地騰退對發行人募投項目實施的影響;募投項目的審批備案等手續是否齊備、合法有效,本次發行募集資金投資項目是否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城市規劃、項目管理、環境保護、土地管理等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相關的風險是否充分披露。請保薦代表人發表核查意見并說明核查程序和依據。
請發行人代表進一步說明商譽減值測試計算的可收回金額所采用的假設條件的合理性和經營收益預測數據的相關依據,報告期各期末商譽減值準備是否充分計提。請保薦代表人發表核查意見。
應收賬款增加 人工支出或拖累業績
據招股書顯示,2013年12月3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國檢集團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4.85億元、5.29億元、5.97億元;凈利潤分別為7784萬元、8514萬元、1.05億元。
與此同時,公司應收賬款的凈額分別為3820.15萬元、4509.87萬元和5811.87萬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88%和8.53%和9.73%。
公司表示,雖然公司的應收賬款占公司營業收入的比例較小、不存在依賴單一大客戶的情形,且公司回款情況一直保持較好水平,但絕對金額相對較大,不排除因市場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公司產生大額壞賬的風險。
此外,公司人工成本支出隨著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大而增加。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成本中的人工成本分別為9,932.02萬元、11,851.29萬元和13,256.37萬元,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20.70%、22.71%和22.44%;公司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中的人工成本合計5,774.28萬元、6,886.49萬元和7,931.62萬元,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2.04%、13.19%和13.42%。人工支出的持續增加,導致公司的毛利率及凈利率存在逐年降低的風險。
規模擴張帶來管理風險 瑕疵房產12處
據招股書顯示,自2010年以來,公司新增15家子公司,資產規模、業務規模、人員規模擴張速度較快。隨著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先后實施,公司規模將進一步擴大。隨著公司業務規模的擴張,公司的管理半徑不斷擴大,這對公司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公司的管理水平不能適應這個要求,將對公司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檢測認證行業屬于資金和知識密集型行業,優秀的檢測認證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及市場開發人員對于公司的管理水平、技術研發、新項目拓展及檢測認證業務的開展起著關鍵的作用。隨著募投項目的實施,公司將需要大量的檢測認證技術人員及市場開發人員,如果公司通過內部培養和外部引進的方式不能獲得足夠的檢測認證技術人員及市場開發人員,將對公司業務的持續擴張產生不利影響。
招股書還披露,國檢集團自有及租賃使用的房產共計52處,總面積91,711.03平方米。其中,自有房產9處,總面積33,700.37平方米,自有房產中存在瑕疵的3處,涉及房產面積364.05平方米,占國檢集團自有及租賃使用的房產總面積的0.40%;租賃使用房產43處,總面積58,010.66平方米,租賃使用房產中存在瑕疵的9處,涉及房產面積9,266.28平方米,占國檢集團自有及租賃使用的房產總面積的10.10%。兩項合計,國檢集團自有及租賃使用的瑕疵房產共計12處,涉及房產面積9,630.33平方米,占國檢集團自有及租賃使用的房產總面積的10.50%。
市場競爭加劇 政策調控帶來風險
據招股書顯示,隨著檢測認證市場的逐步放開,民營檢測認證機構面臨著較好的發展機會,外資檢測認證機構也憑借雄厚的資本實力和豐富的運作經驗進入中國檢測認證市場,二者已逐漸成為中國檢測認證市場重要的市場主體。面對市場競爭,公司不僅存在既有市場份額可能會被競爭對手擠占的風險,而且存在檢測認證項目價格下調的風險。上述可能出現的情形都將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受國內經濟增速由快速發展向中速發展的影響,建材行業、建筑業的整體發展速度也將面臨調整,進而影響到這兩類行業內的企業對檢測、認證服務的需求。如果國內宏觀經濟不景氣,就有可能會對公司業務經營產生不利影響。
從政策層面來看,我國房地產調控仍將繼續保持偏緊的狀態,這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建材行業、建筑業的發展,進而影響到建筑及裝飾裝修材料產品檢測、建設工程質量檢驗及認證服務行業的總體需求,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