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藥物流是在靜安北部成長起來的一家醫藥物流企業。每天,國藥物流的運輸車載著價值高達7.7億元的貨物在路上“跑”。國藥物流有個“殺手锏”——一個名叫“賽飛”的云平臺。有了“賽飛”,技術人員只要坐在上海總部的監控室內,就能實時監控千里之外運輸車的溫度、運送軌跡,確保了疫苗在運輸中的質量安全。國藥物流信息管理部經理李勇告訴記者,如果沒有“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以下簡稱“服務業綜改”)帶來的資金“紅利”,“賽飛”上馬至少要晚一年。
“服務業綜改”是靜安區在過去5年進行的一場服務業改革試驗。2010年8月,原閘北區成功獲批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域,這是上海市唯一獲批的試點城區。
靜安區區委書記安路生告訴記者,這場改革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大膽闖、大膽試,著眼于服務業體制突破和機制完善,推動發展方式轉變、結構調整和擴大內需,形成新增長點,為全國服務業發展不斷提供經驗。在服務業綜改試點區域,可以在服務業管理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上積極探索、先行先試,享受國家服務領域技術創新優惠政策。
5年形成七方面20條措施
正是在“服務業綜改”這塊“金字招牌”下,靜安區以生產性服務業為突破口,通過放寬市場準入、簡化行政審批、構建功能平臺等多種手段,使一批制約服務業發展的瓶頸性問題得到破解,并形成檢測認證、人力資源等服務業“高地”。
放寬準入,率先實現人力資源外資控股比例由50%提高到70%的政策,使得一批優質外資人力資源企業從無到有生長起來,并帶動國內人力資源成長;簡化審批,工商注冊“先照后證”、行政服務中心“一口受理、綜合辦理”等,使得控規調整和產業項目審批步驟和時間壓縮五六成;創新扶持,變單一的政府獎勵的扶持方式為以項目為主體的多種資金扶持方式,過去5年,累計有204個服務業項目受益,共獲得專項資金扶持金額近7億元;成功創建“中國上海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區”、“國家公共檢驗檢測服務平臺示范區”、“上海數據交易中心”等多個產業功能平臺,充分發揮產業平臺在企業集聚、政策聚焦、創新試驗等方面的功能。
改革試點的初心是為了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作為國家服務業綜改試點區域,靜安區在5年的探索中形成放寬市場準入、簡化前置審批、構建園區平臺、創新扶持政策、整合土地資源、優化基礎環境、完善市場監管共七個方面20條措施,部分已形成經驗被復制推廣到其他地區。
試點提出的將檢驗檢測認證、人力資源服務等納入生產性服務業范疇,推進檢驗檢測行業一系列體制機制改革等建議,均已被國務院相關文件采用。
開辟更廣闊“試驗田”
“撤二建一”后,靜安服務業占比已高達94%、門類更齊全,這為“服務業綜改”的進一步試驗開辟了更廣闊的“試驗田”。“靜安南部樓宇經濟、商業商務發達,北部信息服務業強勢。產業結構有差異,但關聯度非常高。”靜安區區長陸曉棟說。如南部有超百家律師事務所,有畢馬威、羅蘭貝格等國際大牌審計咨詢企業; 北部的人力資源與檢驗檢測行業非常“牛氣”。“撤二建一”后,靜安的專業服務業門類更齊全、生態更豐富,區域優勢凸顯。

上海市靜安區一景。(資料圖片)
通過規劃合理引導,靜安服務業產業優勢還能發揮更大能量。靜安區“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未來五年靜安將大力發展“5+X”產業:即重點發展商貿服務業、金融服務業、專業服務業、文化創意服務業、信息服務業,積極培育健康服務、養老服務、文商旅融合、節能環保、智能制造、互聯網+等新興產業。“這些產業具有前瞻性,是上海這類大城市中心城區服務業未來發展的方向。”靜安區發改委主任董珞說。在他看來,上海中心城區寸土寸金,發展服務業是必然選擇,但僅有數量上增加并非可持續之道,還要尋求能級上的提升。靜安區已在“十三五”規劃提出,力爭到2020年,在服務業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上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建成國際性、知識性、創新性、融合性的服務業集聚發展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