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業內人士看來,目前我國水泥行業堪稱“一盤散沙”,3500多家水泥企業,前10大水泥熟料生產企業的產能集中度僅為54%;近兩年水泥銷量在24億噸上下,市場容量變化不大,但價格卻一落千丈。以江蘇為例,去年江蘇的水泥產量為1.8億噸,同比下降了5%,但仍處于過剩狀態,為避免降價傾銷、惡性競爭,江蘇省組織20多家企業實施限產保價。
江蘇省水泥協會副會長魯照寧表示:“我們省生產競爭十分激烈,價格都上不去,造成省內企業效益比較差,省內比較大的企業和我們協會就考慮,利用一些節假日,進行一些限產,把產能壓下來,這樣的話整個價格也能提一提,把效益提上去。”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看來,水泥行業的整合重組十分必要。只有進行整合,能從更大的區域尺度上優化整合水泥生產的資源,這樣既能節能減排,減少環境污染,同時也提高經濟效益。如果按照現在的進度發展下去,這么多水泥廠,一是污染環境,第二難以開展下去,目前來看房地產經濟的拉動作用會越來越小,對水泥廠的需求、對建材的需求也不是那么旺盛,所以整合是必要的,通過整合能夠實現幾個方面的統一。
區域層面的產能整合已經拉開序幕,京津冀、河南、遼寧多個地方的重組已經開啟了各自產能整合的進程。
就在今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將水泥熟料產量排名前10家的企業的生產集中度提升到60%左右。而根據中國水泥協會提交的建議,到“十三五”末,全國前十大水泥集團產能集中度將超過60%,省區內70%以上市場集中至2~3家企業,省區內的地級或片區市場前2家市場集中度將超過80%。
和其他行業相比,60%的集中度是個什么樣的水平?常紀文分析,60%的集中度就是要求排在前面水泥企業做大做強,發揮龍頭作用,因為他們有資金優勢,有技術優勢,通過做企業集團的方式來形成合理的利益格局,包括產業格局,既保證企業有利益,也有環境效益。這個60%不是把其他的廠子都關閉,應該是關閉一批,整合一批。這個60%,應該是有關部門進行測算過的。
申萬宏源證券首席分析師桂浩明認為,如果能在最大的前10家企業占據產能60%的話,這樣行業集中度能夠達到比較高的水平,也能夠比較有效的避免過度競爭,顯示了行業的成熟度。一方面,還是要有效提高行業集中度,不要說達到60%,如果能達到30%、50%我們現狀就會有很大改變。
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丁鋒也表示,隨著整合,水泥行業將迎來發展。肯定更加有利于建立理性的競爭環境,大家不是以前那種完全靠價格戰,肯定是有一個更理性的竟合。第二在促進水泥行業的標準上,提高集中度更好的標準,比如產品標準、質量標準、環保標準,更利于標準的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