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上海市建設和交通委員會了解到,該市正式公布了《上海市“十二五”建筑節能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不但明確了“十二五”期間上海市的建筑節能目標,而且還為上海市的建筑節能工作描繪出了新的藍圖。
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上海新建居住建筑將通過試點示范工程,逐步推廣實施更高節能標準,在原有基礎上節能20%~30%;實現既有公共建筑節能改造1000萬平方米;安裝太陽能光熱系統的建筑面積達60萬平方米,新增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裝機容量25兆瓦,新增淺層地能建筑應用面積400萬平方米;完成創建綠色建筑面積1000萬平方米以上,啟動至少8項低碳城區建設工程。
為確保上海“十二五”節能指標順利完成,上海將從健全政策法規體系、提高建筑節能法制保障,加強標準體系建設、完善地方性適應體系,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提升科技創新水平,強化建筑節能監管、完善建筑節能管理體制,完善能效測評技術、推行能效測評標識制度五方面著手,推動建筑節能工作。
嚴把節能關,確保制度落實
上海將進一步強化新建建筑高水準節能標準的實施力度。在建設全過程中加強對節能標準落實情況的核查與管制。加強建材市場的管理,嚴格執行產品限制淘汰目錄制度,強化節能建材質量檢測力度。
對既有建筑改擴建過程以及建筑運行實施節能監控,實現建筑類型與過程環節的全覆蓋。出臺配套政策與完善管理制度,強化對既有公共建筑節能改造要求標準與實施質量管理。全面建設分項計量系統,實施建筑能耗核準制度,建立大型公共建筑用能定額制度。對既有公共建筑進行用能監測,對于超出基本定額的實施加價收費;情況嚴重的,應向社會公布,并限期改造。
加強標準建設,完善地方體系
加強地方性節能標準建設,形成適合上海氣候特征與城市發展階段的適應型標準體系。加強保溫技術標準等地方性標準的制定。完善新建建筑節能標準實施技術規程等,健全既有建筑改造技術標準,完善節能改造技術體系。在大力推行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的同時,加強產品配件標準化、安裝實施規范化、技術標準體系化,為可再生能源規模化推廣奠定技術基礎。加強適合上海氣候特征的綠色建筑與低碳建筑評價標準建設。加強建筑節能效果檢測評估標準體系建設。
形成體系化的工程建設規范,并加強規范管理與實施監督。將工程建設節能規范與現有的工程建設規范體系加強銜接,形成體制性規范,便于管理與實施監督工作。強化標準實施與監督,在工程建設活動中的規劃、設計、審圖等環節加強標準規范的實施監督。
加大科研投入,提升創新水平
上海將加大科研投入,對建筑節能領域的基礎科研問題開展系列專項研究,包括城市建筑能耗調查、節能效果、建筑環境等,為準確判斷節能方向提供決策支撐。
加強技術的基礎研發,完善地源熱泵、太陽能等地方性技術應用數據的基礎。加強有關建筑節能發展機制研究,尤其是市場化推進機制以及本領域的金融創新機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