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論壇嘉賓合影
2015歐亞經濟論壇生態與環保合作分會9月24日~25日在西安召開,會議圍繞“共建綠色絲綢之路:綠色經濟發展與轉型”展開討論,來自俄羅斯、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白俄羅斯等12國環保部門的代表在會上發言,暢談各自國家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的成就和面臨的問題。
這些國家位于“一帶一路”沿線,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同時生態系統較為脆弱。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對自然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導致生態環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參會國家代表紛紛表示:在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的今天,需要積極制定相關政策,向綠色經濟轉型。
減少水資源浪費
塔吉克斯坦環境保護委員會副主席納扎羅夫·沙姆斯·巴羅塔利耶維奇:
塔吉克斯坦約占中亞地區水資源的60%以上,水資源人均擁有量居世界第一位,然而,工業污染、生活污染等造成水體污染嚴重。
塔吉克斯坦認識到水和自然資源對于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從領導層面展開了行動。聯合國把2003年定為“國際淡水年”,把2005年~2015年宣布為“生命之水”國際行動十年,正是響應塔吉克斯坦總統的提議。
堅持治理鹽堿地
烏茲別克斯坦國家環境保護委員會政府間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信息中心處長米爾扎耶夫·巴赫羅姆·巴赫季約爾維奇:
烏茲別克斯坦在水資源和土地資源使用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包括對環境基礎設施進行現代化改造,同時不斷對鹽堿化土地進行復墾,對農作物進行技術改造,使其能夠降低對水和其他相關資源的消耗。
通過努力,我們的地下水消耗量減少了12%,鹽堿地面積減少了48%,產生大量可耕作土地;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我們的自然保護區面積超過7萬公頃,還建立了一系列瀕臨滅絕生物棲息地。
踐行綠色經濟原則
白俄羅斯自然資源與環境保護部副部長赫魯曉夫·謝爾蓋·謝爾蓋耶維奇:
為實現向綠色經濟過渡,白俄羅斯響應總理批準的相關行動計劃,在發電、供熱、住房建設、交通、石油和成品油生產等各方面貫徹新的綠色經濟原則。目前全國正在實施約10項環保戰略和規劃,以保障綜合性、可持續管理自然資源的使用,保證國家生態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我國綠色節能方面的指標排名從2005年的世界第七十三位前進到了2014年的第三十多位。
落實節能規劃措施
哈薩克斯坦能源部綠色經濟司司長克雷·別克別爾根:
我國總統提出“綠色橋”的倡議和綠色戰略發展構想,以及向綠色經濟過渡的相關行動計劃,制定了哈薩克斯坦向綠色經濟過渡的方針。
哈薩克斯坦在《哈薩克斯坦-2050》和其他規劃文件中,提出了一些雄心勃勃的目標,包括未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達到整個能源生產的50%,單位GDP能耗到2050年在2008年基礎上下降25%。
實現向綠色經濟過渡之后,經過20年時間,哈薩克斯坦將發生巨大變化,尤其是基礎設施方面,55%的建筑和40%的電站將以新的綠色原則興建,約80%的車輛到2030年將會得到更新。
將環境保護寫入憲法
孟加拉國駐華大使館公使艾哈邁德·塔里克:
我國在2011年修改了憲法,使條款中包含環境保護相關內容,還通過了一系列政策指南,包括《可持續和可再生能源開發法》等,可再生能源的商業生產得以享受免稅待遇,并出臺了氣候變化方面的法律。此外,孟加拉央行還通過了綠色銀行政策。
我們所做的這些努力已經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總理被聯合國授予“地球衛士獎”,于9月27日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上接受頒獎。
應對氣候變化
吉爾吉斯斯坦國家環境與林業局環境監測處處長馬瑪坦羅夫·別克波洛特·克涅:
全球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新的嚴峻挑戰,吉爾吉斯斯坦也不例外。這迫使我們共同努力來遏制可能的負面后果。吉爾吉斯斯坦對《森林法》、《水法》、《大氣保護法》等法律進行了修改,并于2013年將應對氣候變化列入2017年優先方向。此外,作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成員國,在國際援助下,吉爾吉斯斯坦自愿到2020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縮減20%。
完善法律法規
俄羅斯自然資源與生態部國際合作司國際組織處處長維庫洛娃·葉蓮娜·根納季耶夫娜:
俄羅斯近幾年在不斷地擴大和完善環保領域的法律法規,通過并且實施了一系列重要法律草案。為了建立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我們建立了一系列平臺來提高綠色意識和合理使用資源的意識,通過有效利用自然資源以及開展綠色公益,綠色經濟會成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有效工具。
增加煤炭稅收
印度環境、森林與氣候變化部副經濟顧問阿布依·庫馬爾:
印度早在2008年就通過了國家氣候變化計劃,目前正在制定一些旨在降低單位GDP碳排放強度的自愿性目標,單位GDP碳排放到2020年同2005年相比要降低20%~25%。最近還推出了一些關鍵舉措,包括“清潔恒河”計劃,擴大國家太陽能發電計劃,發展100多個智能城市,設立國家空氣質量指數和國家空氣質量監督機制等。
此外,政府增加了對煤炭的稅收,從每噸50盧比增加到100盧比,這也是碳稅的一部分,2015年~2016年會增加到每噸200盧比,這些稅收將用于國家清潔能源基金之下開展一些項目。
推動綠色就業
伊朗環境部國際事務與會議中心副主任賽義德·麥迪·侯賽尼:
在環境保護方面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將綠色經濟融入環境政策中;其次,建立了專門委員會,開發綠色經濟和綠色就業項目;第三,開展了很多能力建設方面的工作,以便能夠推動經濟和綠色就業;第四,采取了綠色稅收等經濟手段。
推廣綠色旅游
蒙古國環境、綠色發展與旅游部環境與自然資源司司長拿達華·根登加普:
蒙古有保護自然的悠久傳統,但是氣候變化、自然資源的不當使用、以采礦業為主的經濟發展、人口遷徙、沙漠化等給環境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為此,蒙古政府重建了環境、綠色發展與旅游部,強調向綠色經濟轉型,重視綠色城市化和旅游業的發展。我們現在正在申請把國家游牧文明發源地列為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同時也在加強治理沙漠化和土地退化方面的行動,打算在沙漠地區植樹造林,覆蓋400萬公頃土地。
倡導綠色城市化
巴基斯坦氣候變化部巴基斯坦環境保護局局長齊亞·伊斯蘭:
巴基斯坦是南亞國家中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大概有1/3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快速的經濟發展和城鎮化導致巴基斯坦的大城市目前普遍面臨著一些環境問題。政府正在制定國家節能政策、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以及一些支持性的政策和標準。
綠色經濟助力脫貧
尼泊爾駐華大使館經濟公使比諾德·普拉薩德·阿查里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