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吉寧強調,要以生態文明為指引,加強國際履約和環境合作,推動和實現可持續發展
9月16日,環境保護部在京舉辦《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30周年暨2015年9·16國際保護臭氧層日紀念大會,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出席大會并講話。
9月16日北京報道 2015年是《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締結30周年,環境保護部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于9月16日“國際保護臭氧層日”在京聯合舉行大會,紀念這一全球參與最廣泛、取得顯著成效的環境公約。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出席紀念大會并強調,要以生態文明為指引,加強國際履約和環境合作,推動和實現可持續發展。
陳吉寧說,《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締結30年來,保護臭氧層行動得到全球197個國家和地區的廣泛參與,全球履約取得顯著成效,實現了巨大環境、健康和氣候效益。這一國際履約的成功典范表明,只要世界各國齊心協力,就能在應對全球性環境問題上取得積極改變,推動和實現可持續發展。
陳吉寧表示,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保護臭氧層公約的履行,建立了包括《大氣污染防治法》、《消耗臭氧層物質管理條例》在內的法規政策體系,依法實施監督管理;制定了化工、消防、家電等行業淘汰計劃,系統組織開展淘汰行動;推動消耗臭氧層物質替代品等技術創新,促進產業轉型升級;開展技術引進、宣傳培訓等國際交流,加強多邊貿易執法合作;加強履約能力建設,提高全社會保護意識等。在此過程中,中國政府、企業、公眾和國際社會共同努力,有力促進了中國環保事業的發展,既為保護全球環境做出巨大貢獻,也積極維護發展中國家的權益,體現了負責任大國的作用。
陳吉寧指出,近年來,中國政府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擺上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舉措和新要求,為我們堅持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進一步做好環保工作帶來新的機遇。但在“十三五”期間,中國要實現淘汰含氫氯氟烴(HCFC)35%的目標,仍面臨新的挑戰。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們將以生態文明為指引,在保護臭氧層方面著力開展以下工作:
一是加強消耗臭氧層物質管理法律法規的執行。以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實施為契機,進一步加強《消耗臭
氧層物質管理條例》的貫徹落實,加大監督執法力度,確保消耗臭氧層物質生產、使用、進出口配額制度得到切實履行。
二是組織實施行業消耗臭氧層物質淘汰計劃。嚴格控制消耗臭氧層物質生產的新建、改建和擴建項目。按照總體計劃分行業制定淘汰清單,明確淘汰停用產品具體時限。制定有利于中小企業淘汰工作的相關政策,保障中小企業的履約積極性。
三是推動環境友好替代技術的開發應用。大力發展兼顧臭氧層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符合節能安全要求的消耗臭氧層物質替代品研發和應用。出臺《重點HCFC替代技術推薦名錄》,修訂完善替代品標準法規,通過產業政策、政府采購、綠色產品認證、輿論宣傳引導等方式鼓勵和支持替代技術、產品的開發和推廣。
四是繼續加強國際履約和環境合作。繼續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爭取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技術和資金支持。加強與各締約國的交流,共同開展HCFC等重點物質管理和對策研究,科學判斷消耗臭氧層物質及其替代品對氣候變化的影響。
陳吉寧最后表示,保護臭氧層是世界各國的共同義務。中國愿與國際社會一道,一如既往地認真履行《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和《蒙特利爾議定書》等國際環境公約,為保護地球生態環境,推進世界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會上,有關協會和企業代表進行了“工業界采用環境友好技術推動綠色發展宣誓”,簽署了HCFC淘汰改造合同。
大會由環境保護部副部長翟青主持。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臭氧秘書處執行秘書蒂娜·玻比利女士出席大會并致辭。
來自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代表,美國國務院、美國環保署、德國國際合作機構等雙邊國家機構代表,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農業部、科技部、國家食藥總局等有關部委,地方環保廳(局)、行業協會、科研院所、企業等180多人出席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