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屬是我國七大工業耗能大家之一,是推進節能降耗的重點行業。我國有色金屬工業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礦山、冶煉和加工三大領域,整體能耗仍在較高基數下保持增長,因此有色金屬工業面臨巨大節能降耗政策壓力。2011年我國有色金屬工業能源消耗15138萬噸標煤,約占全國能源消耗總量的4.39%。
為推動有色金屬工業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產生和排放強度,實現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在2013年2月印發了《關于有色金屬工業節能減排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2015年底,有色金屬工業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8%左右,累計節約標煤750萬噸,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減少10%的目標,同時,《指導意見》還就目前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節能存在的問題及以后一段時間內節能降耗重點任務、政策措施作了詳細的說明。
有色金屬節能降耗依然任重道遠
近年來,隨著新技術的廣泛推廣,有色金屬行業節能取得了顯著成效,初步統計,2012年我國鋁錠綜合交流電耗為13844千瓦時/噸,同比下降58千瓦時/噸,全年節電約12億千瓦時;銅冶煉、電解鋅綜合能耗分別為325千克標準煤/噸和912千克標準煤/噸,同比分別下降11.9%和4.9%。
當前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在淘汰落后生產能力方面雖取得顯著成效,但整體看,能源消耗高、環境污染大的落后生產能力在有色金屬工業中仍占相當比例,尤其是鉛鋅冶煉行業,中小企業居多,淘汰落后產能任務仍十分艱巨。不僅如此,有色金屬工業的行業特征決定了其在生產過程中重金屬污染物產生和排放量較大,銅冶煉、鉛鋅冶煉、鎳鈷冶煉、錫冶煉、銻冶煉和汞冶煉等重金屬污染防治重點行業面臨新增污染源防治與遺留歷史污染解決的雙重任務。
據了解,部分重金屬排放企業在當初選址建廠時,并沒有充分考慮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居民居住區、學校等環境敏感區域,對周邊環境安全構成威脅,甚至個別企業在未按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及其審批要求搬遷衛生防護距離內居民的情況下,自行投入生產,導致重金屬環境污染,引發群體性事件;更有部分重金屬排放企業缺乏社會責任感,通過閥門、暗管等多種方式偷排偷放,破壞生態環境,危害群眾健康,企業違法偷排偷放問題依然嚴重;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偏低也是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節能降耗面臨突出問題之一。2011年我國氧化鋁產量為3408萬噸,占全球產量1/3以上,年產赤泥量已達3000萬噸左右。目前我國赤泥整體綜合利用率不到4%,累積堆存量約2億噸,預計到2015年,累計堆存量將達3.5億噸。
多管齊下 力促有色金屬工業節能降耗
面對嚴峻的有色金屬工業節能降耗形勢,國家從未放松有色金屬工業節能降耗管控力度及宏觀政策指導。
如在淘汰落后產能方面,2012年8月,國務院在公布的《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中明確規定,鋁錠綜合交流電耗、銅冶煉綜合能耗以及淘汰100千安以下預焙電解槽等多項節能減排指標。不僅如此,在這次印發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嚴格執行銅冶煉、鋁冶煉、鉛鋅冶煉、鎂冶煉、再生鉛等行業準入條件和相關有色金屬產品能耗限額標準;加快研究制定有色金屬工業改擴建項目節能評估審查辦法,從嚴控制有色金屬企業盲目擴張。
在《指導意見》的政策實施部分更是明確強調,堅決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產能力,確保“十二五”期間淘汰電解鋁落后產能90萬噸,銅(含再生銅)冶煉80萬噸,鉛(含再生鉛)冶煉130萬噸,鋅(含再生鋅)冶煉65萬噸。嚴格執行市場準入條件,加強對新建和改擴建項目的節能評估和審查,加大基于能耗限額標準的懲罰性電價等政策措施實施力度,抑制產能盲目擴張,禁止違規建設電解鋁、鉛冶煉等高能耗、高污染項目。引導有色金屬冶煉企業向能源、資源富集地區轉移,推動企業兼并重組,鼓勵延長產業鏈并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對于我國有色金屬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偏低的問題,《指導意見》也給出了明確的發展意見,開發鋅冶煉清潔生產新工藝,削減鋅冶煉有害廢渣的產生。研發赤泥大規模資源化利用技術,解決赤泥長期堆存問題。重點研究連續煉銅清潔生產技術、鎂冶煉還原新工藝及節能減排技術、海綿鈦生產節能技術、一步煉鉛成套工藝技術、以低鋁硅比鋁土礦為原料生產氧化鋁技術、離子吸附型稀土礦原地浸出氨氮無組織排放控制等一批重大、關鍵、共性的節能減排技術。
大力支持赤泥生產新型建筑材料技術、赤泥制備路基固結材料技術、低成本赤泥脫堿技術等綜合利用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攻關和產業化示范。建設拜耳法赤泥旋流分級綜合利用、赤泥膠結充填料用于礦山充填、拜耳法高鐵赤泥砂作為干法水泥生產的鐵質原料、赤泥制備新型燃煤脫硫劑等一批具有帶動效應的應用示范和推廣示范項目。創建2至3個赤泥綜合利用示范基地。
針對重金屬排放企業環境污染問題,環境保護部環監局局長鄒首民曾表示,環保部將持續開展環保專項行動的力度,全面整治重點行業重金屬排放企業環境污染問題,深入開展以重有色金屬礦采選、冶煉為重點的重金屬排放企業的排查整治。
同時,在財政稅收方面,《指導意見》指出,今后將圍繞鎢、錫、銻、鉬、銦、稀土等優勢戰略金屬資源,加快研究制定能充分反映資源價值的稅費政策;加強對有色金屬工業重大、關鍵、共性節能減排與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研發的科技投入力度;研究制定支持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發展、赤泥綜合利用的相關財政稅收政策。
此外,該《指導意見》還就今后如何推動建設節能減排新機制、如何建立健全節能減排工作管理體系、加強節能減排與資源綜合利用關鍵技術研發等方面作了深入詳細的說明。可以說,《指導意見》是繼2012年《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之后的又一針對性強、力度大的政策。在不到一年的時間中,國家有關部門在有色金屬節能降耗“新政”頻發,勢必會形成一種“倒逼機制”,促進淘汰有色行業中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產能及我國有色金屬工業轉型及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