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全國各地掀起了新一輪的國資深入整合浪潮。上海市、廣州市、珠海市乃至廣東省各地方國資委[微博]都相繼推出了一系列國資整合政策。改革開放前沿陣地深圳市國資委[微博]近期也在積極醞釀深層次改革。在旗下國資整合基本完成的情況下,地產板塊可能將是深圳市國資委下一個整合的領域。與此同時,深圳市國資委已經拿起了對于自身改革的“手術刀”,在全國范圍內或將首次嘗試引進“淡馬錫模式”。
證券時報記者 周少杰
深圳市國資委有關負責人在年初的深圳國資國企會議上表示,正在研究起草關于深化深圳國資國企改革的意見、推進產權主體多元化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資本運作專項獎勵等系列政策文件,深入研究布局優化頂層設計、資本運作專項規劃等思路措施,近期將會陸續出臺。
整合路徑:歸核化
整合基本完成,將來可能涉及地產板塊
“深圳國資整合一直走在全國前列,當前各地方國資委的整合思路很多都是拷貝‘深圳經驗’。”一些國資系統的內外部人士均如此評價深圳市過去國資整合工作取得的成績。目前,深圳市屬國資經營性資產證券化率已達到43%,遠超上海、廣州等地。
深圳市對市屬國企的整合始于2004年,當時組建的深圳市國資委將原分屬深圳投資管理公司、商貿控股、建控等三家國有資產管理公司的國有公司股權進行大規模分類劃轉,由“代管”變為“直管”。此后,深圳市國資委持續運作旗下國有資產重組。
深圳國資整合主要思路是“歸核化”發展戰略,即剝離非主營性業務,凸顯集團公司主業。例如,農產品(7.76, 0.04, 0.52%)在過去幾年逐步做大農批市場業務,轉讓與主業關聯不大的控股子公司或聯營公司,并不斷降低對深深寶的持股比例。
歸核化發展戰略還將某一領域的主營業務整合到一家龍頭企業上,形成單一行業的唯一上市集團。例如,鹽田港(5.32, 0.01, 0.19%)此前對大鏟灣港口進行整合,最終將港口業務整合到一家集團中。一些公用事業(1500.335, 7.58, 0.51%)類公司則謀求整體上市,如深圳燃氣(7.03, -0.02, -0.28%)、深圳能源(5.60, -0.03, -0.53%)等。
在這一戰略布局下,國企整合后主業更加集中,有利于做大做強。例如,整體上市后的深圳能源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與中非基金合作,在加納投資建設特馬博恩電廠聯合循環發電項目。近期,雙方還在推進電廠二期、加納煤電、加納風電等項目。
目前,深圳市國資委已經基本完成了深圳燃氣、深圳能源、深高速(3.53, -0.01, -0.28%)、鹽田港、深圳機場(3.83, -0.01, -0.26%)等上市公司或其所屬集團公司的整合工作,深圳國資整合仍在繼續中。2013年3月,深圳市國資委主任張曉莉在工作報告中提及2013年的工作任務時表示還將繼續深化國資整合,“推進企業服務外包和低端業務梯度轉移,資源向主業集中和歸核化發展”。
“國資整合的領域將來可能會涉及地產板塊。”有關人士告訴證券時報記者,“深圳國資旗下上市房企眾多,且大多數主營業務集中在深圳本地,在一定程度上構成同業競爭關系,一直以來是個問題。”
目前,深圳國資旗下地產公司多,除去深長城(20.16, 0.33, 1.66%),A股上市房企就有深天健(6.91, -0.05, -0.72%)、深物業、深振業、深深房和沙河股份(8.98, -0.07, -0.77%)等5家公司,在港股上市的還有深圳控股公司。除了深天健、深振業是深圳市國資委直屬企業外,其他公司又分屬深投控、深業集團等國資旗下集團公司,地產板塊整合難度不小。深圳市國資委如下一步“有計劃啟動房地產資源整合”,有可能將深圳市屬國資房企的優質資源整合到一些國資運營平臺中,有計劃地退出部分劣勢企業。
這一思路,在A股深圳上市房企資本運作中也可見一斑。去年,深圳市國資委根據戰略需要,將持股比例相對較低的深長城股權轉讓給中洲地產,股權轉讓較二級市場溢價51%。而在更早前,深物業通過資產置換,獲得大股東注入的前海月亮灣一地塊,做強上市公司房地產主業。
產業布局:一體兩翼
85%的國資將集中于基礎產業、金融準金融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
2010年,深圳市委書記王榮對深圳市國資委提出要求:“國資國企要發揮基礎性、公共性、先導性的獨特作用。”
在這一指導方針下,深圳市國資委提出“一體兩翼”產業布局戰略,即以基礎產業為主體,金融準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兩翼的深圳市屬國資特色產業體系。
“‘一體兩翼’產業布局戰略是歸核化發展的升級版。”據消息人士解讀,“一體”中的基礎產業,即上述已經基本整合完成的公共事業類國企和即將展開整合的國資房企,同時還將淘汰部分夕陽產業等;“兩翼”主要體現在做強金融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
金融業方面,國資運營平臺深投控旗下控股國信證券、高新投、擔保集團,參股的國泰君安等金融企業已經成為業界翹楚,另外,深創投、高新投、擔保集團主要服務于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業務。其中,高新投首創擔保及投保聯動新模式,為中小企業提供特色金融服務,擔保集團于去年底創新私募債業務,由其擔保的梧桐私募債天合1號在前海股權交易中小發行成立。
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深圳國資將在具有相對優勢的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領域培育上市資源,或做強已上市公司。其中,建科院在節能材料研發領域居全國前列,該公司2013年完成股份制改革,正積極籌備上市事項;已上市的通產麗星(7.15, 0.24, 3.47%)在新材料領域成績斐然;深圳能源子公司深能環保則在新能源領域有突出的業績。
“‘兩翼’將相互依存。”消息人士稱,深圳市國資委通過深創投、高新投、擔保集團服務中小企業開展業務,從而發現和培育具有市場前景的新興產業企業,儲備上市資源,未來將以參股民營企業為主。例如,深圳國資旗下深超科技公司參股TCL[微博]集團(2.54, 0.00, 0.00%)子公司華星光電,投資兩百多億元的8.5代線液晶面板落戶深圳。
此外,深圳市還以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遠致公司為主體,實施國資系統產業基金群戰略,以達到金融資本和實業資本融合。2013年,國資旗下的乾能和遠致富海兩只產業基金完成前期募資并展開項目投資。深投控旗下的園區基金完成注冊登記,房地產信托基金正在研究推進中。基金公司將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注入動力。
根據深圳市國資委的規劃,到2020年將形成85%的國有資本集中于“一體兩翼”的產業布局,并打造15家以上企業,資產優良、績效突出、發展穩定、綜合競爭力走在全國甚至國際前列的標桿企業。
體制創新:權責法定
學習淡馬錫模式,市場化管理運營國有資本
“深圳國資‘歸核化’整合和‘一體兩翼’布局已經初顯成效,國資改革進入深水區,下一步將是監管體制機制創新。”消息人士稱。深圳市國資委一直堅持“做市場化的出資人和有效有為的監管者”,創新形成有深圳特色的國資監管運營體制。
“‘市場化出資人’就是要求地方國資委履行企業出資人的職權,在選人、用人、管人與退出機制堅持市場化方向,同時也應該享有企業出資人的權益。”消息人士表示,包括深圳市國資委在內的各地方國資委當前存在的問題是政企不分,既是國企股東,又是國企監管機構,難以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又存在政府干預現象。
根據深圳國資國企會上的工作報告,深圳將深入借鑒淡馬錫市場化監管運營的理念,學習香港、前海等先進經驗,探索通過立法,形成權責法定、市場化管理運營國有資本的國資監管新體制機制。這預示著深圳正在醞釀深層次改革,有可能突破現有體制,如能成功,改革后的深圳市國資委有望在國內率先試行淡馬錫模式的體制機制。
消息人士稱,國資委作為政府特設機構,未來的改革應該是朝著市場化方向行進,淡馬錫模式可以成為各個地方國資委改革的范本。“央企資產規模較大,國務院國資委短期內組建稱‘淡馬錫’可能性小,但地方國資委資產總量現對較小,總資產大多在幾千億元級別,適合組建成‘淡馬錫’。”
如果深圳國資改革將在監管體制上做全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很有可能使用到特區立法權,將國資委改造成與深圳前海管理局類似的法定機構,與政府部門相區別的,相對自主、獨立運作,負有法律賦予的執行政府政策、提供公共服務或發展經濟職能的公共管理機構。
“這樣一來,國資委履行了國有企業出資人職權,具有靈活的激勵機制,更有動力管理好國企。”消息人士稱,“另一方面,一些具有公益性質的國企常年虧損,比如巴士、地鐵等。改革后,國資委可以更加市場化運作這些企業,比如在政府統一定價導致成本倒掛的情形下申請財政補貼,或者在國資系統內以盈利公司彌補公益性國企虧損后再上繳利稅,做到良性循環。”
張曉莉在今年的工作報告中也描繪了這一藍圖。報告稱,深圳市國資委將全面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努力繼續成為全國國資系統的改革先鋒,堅持市場引領、開放創新和率先探索原則,在2020年之前實現五個重點突破。其中的一項突破就是,在國資監管體制上有新突破,探索通過立法創新形成權責法定,市場化管理運營國有資本的國資監管新體制。
·鏈 接·
淡馬錫模式:
淡馬錫公司是新加坡政府管理國有資本的專設公司,管理的總資產達到接近500億美元。
上個世紀70年代,新加坡政府為了促進就業,在交通運輸等基礎產業領域出面興辦國聯企業。為了管理好眾多國聯企業,新加坡政府于1974年決定由財政部(投資司)負責組建淡馬錫公司,專門經營和管理原國家投入到各類國聯企業的資本。
淡馬錫模式就是淡馬錫公司的經營方式。淡馬錫公司有著優質的治理模式,擁有淡馬錫100%所有權的新加坡財政部在公司內部起的作用很小,真正起到關鍵作用的是公司特殊的董事會構成,分層遞進的控制方式和有效的約束機制。
淡馬錫模式的成功秘訣在于,政府不干預企業決策、無為而治的控股方式和完善的經理人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