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署近日公布針對10個省節能減排專項資金的審計結果。與2011年公布的審計結果對比看,本期審計出問題的項目多、涉及財政資金金額大、公布內容細,透露出有關部門對節能減排政策落實監督力度的增強。仔細查看所涉及的89個項目,多家上市公司或旗下子公司赫然在列。
節能減排政策落實監督趨嚴
據審計署公布的新一期節能減排審計公告,2012年5月至9月,審計署對山西、內蒙古、遼寧等10個省區2010年至2011年中央和省級財政投入的節能減排專項資金及1139個節能減排項目進行了審計。結果顯示,有44個項目未達到預期節能減排效果,涉及專項資金15.87億元;35家主管部門和項目實施單位違規管理使用專項資金2.7億元。
從公布的情況看,已完工但未達到預期效果的節能減排項目主要涉及的行業有太陽能光伏、污水處理、建筑供熱計量改造等;在違規申請獲得和違規使用專項資金的項目中,主要涉及的行業有合同能源管理項目、除塵站電機變頻改造項目等。
仔細比對2011年發布的審計結果,可以看出,監管層對節能減排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且對專項資金的監督力度也在加大。此次公布的審計結果,將存在問題的89個項目悉數公布,且羅列詳細,將項目名稱、審計中發現的問題以及整改情況全部公布。而在2011年,則僅是羅列了個別企業的名單。
涉案金額較大也是此次審計結果的特點之一。2011年問題項目涉及金額最大的也在1億元以下,而此次審計中涉及的資金額最大項目是廣西中糧生物質能源有限公司的燃料乙醇生產項目,涉及金額高達4.9億元。
多家上市公司“審”出問題
記者仔細梳理89個問題項目后發現,有多家上市公司或其子公司牽涉其中。
如華新水泥[2.76% 資金 研報]旗下子公司江蘇華新金貓水泥(蘇州)有限公司建設的7號、8號水泥窖純低溫余熱發電及鍋爐改造項目,因蘇州市城市規劃調整、該項目所在地被納入城鄉一體化建設范圍,兩座水泥窯先后于2010年8月、2011年3月關停,項目并網發電時間未超過2年,涉及中央財政資金716萬元。審計指出后,江蘇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在組織申報2012年和2013年國家節能改造項目時,明確對不符合地方規劃、存在搬遷可能的項目不予受理。
又如安泰集團[-0.55% 資金 研報]建設的轉爐二次風機智能化節電改造項目,在清算不合格的情況下,項目實施單位山西樂普四方節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仍獲得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獎勵資金230萬元。在核查出問題后,獎勵資金被財政部門收回。
再如悅達投資[-0.51% 資金 研報]和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共同參股的江蘇東風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曾實施節能汽車推廣項目,部分經銷商通過上報不符合補助條件汽車數量等方式,違規申請并獲得節能汽車推廣財政補助資金174.3萬元。審計指出后,資金被收回。
此外,港股上市公司國電科環的全資子公司國電光伏(江蘇)有限公司也有項目存在問題。
另有部分擬上市公司也存在相關問題,如此前有上市意向的江蘇旭坤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其實施的溧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屋頂光伏電站項目,截至目前仍未并網發電,涉及中央財政資金1.3億元。審計指出后,江蘇省相關部門表示將積極推動項目建成后的并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