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炮臺放眼望去,濱海廣場景區的藍天碧水形成了海天一線的美景。 記者 趙金陽 攝
海陽辛安鎮趙家村的一處荷塘里,群荷爭奇斗艷。。 通訊員 于明 攝
濱海廣場沿線,大浪拍案,海邊看不到一片垃圾。 記者 趙金陽 攝
夾河邊的彩色瀝青觀光道邊,將種植櫻花等觀賞性花木。 記者 李娜 攝
監控概況 3月份有25天好天氣,空氣質量全省第二
整治空氣污染 藍天下暢快呼吸
描藍畫碧洗青植綠,共享“煙臺式生活” 今年煙臺的優良天氣力爭達到90%,完成11.5萬畝水系造林
□本報記者 李娜
藍天碧水、青山綠地,生態煙臺和美麗煙臺,是煙臺整體形象的打造目標。
今年,煙臺將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努力實現經濟與生態協調共發展。深入實施藍天、碧水、青山、綠地“四大生態”工程,強化水資源、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和重點流域綜合整治。
過去的一年,霧霾天氣向社會發出警告,空氣質量的監測和防治越來越被重視。2月份,煙臺“藍天白云,繁星閃爍”20天,3月份25天,今年第一季度煙臺整體空氣質量居于全省前列。
目前,煙臺已經把PM2.5納入空氣質量常規監測體系,并實時發布PM2.5數據等市區空氣環境質量狀況。今年,煙臺的優良天氣比將達到90%。
今年,煙臺將全面實施機動車環保(黃、綠)標志化管理,年內機動車排氣定期檢驗率達到80%以上,標志發放率達到90%以上。到2015年,煙臺空氣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濃度下降10%以上,環境空氣質量穩定達到或好于國家二級標準。
年底,煙臺將全面消除劣五類水體,煙臺26個飲用水源地保護區發現污染項目一律清理取締。今年是煙臺三年水系造林的最后一年,年內完成水系造林11.5萬畝。到2015年,全市森林覆蓋率將達到43.5%、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3.2%。
在環保設施方面,污水、土壤處理和檢測將更完善。到2015年,煙臺市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5%,污水處理廠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100%,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實現全覆蓋、土壤環境得到治理。
□劉新
去冬今春,全國很多地方都處于十面“霾”伏之中,空氣質量普遍急轉直下。雖然今年一季度,煙臺的整體空氣質量位居全省前列,但去年冬天的三次霧霾天氣也說明,我們頭頂的天空并非一片凈藍。
在煙臺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理性認識到美化環境與發展經濟同樣重要。煙臺政府也對此做出了承諾:確保群眾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喝上干凈的水。
如何才能讓市民在藍天下暢快呼吸,需要政府和我們每一個人的共同努力。面對浩蕩的車流、高聳的煙囪、飛揚的煙塵,面對日益嚴重的PM2.5污染形勢,信息公開、執法監管等做得還不夠,相關部門應加強執法監管,遏制機動車污染激增趨勢,監督相關排污單位減少污染排放。
然而,治理環境不僅是政府部門的事,更需要我們每一個煙臺人有所擔當。我們需要做的事很簡單:幫助政府部門監督,發現偷排廢氣污水的情況,不妨給環保部門打個電話;盡量低碳出行,少開幾次私家車多坐幾次公交;自覺減少污染源,少丟一些垃圾多做一些廢物利用的事。如果每個人都力所能及地做一些有利美化城市和改善環境的小事,那么匯聚在一起就是一個很偉大的全民事業。
建設一個生態煙臺和美麗煙臺,從大的方面說,要求我們城市的工業生產實現綠色化,從小的方面說,需提倡老百姓生活方式的低碳化。只有這樣,每天都能在藍天下暢快呼吸的夢想才可能實現。
4月12日,山東省環保廳公布17市空氣環境質量狀況,3月份煙臺“藍天白云、繁星閃爍”天數為25天,在全省范圍內僅次于威海。
一季度中,1月份和2月份,煙臺“藍天白云、繁星閃爍”分別是13天和20天,均居全省前兩位。3月份,空氣質量明顯好于前兩月,PM2.5濃度降低,但PM10濃度因為建設揚塵增加而升高。
去年冬季,煙臺曾三次出現陰霾天氣,空氣質量下降,這在煙臺并不多見。除了與去年冬季的惡劣天氣有關,有專家分析認為,冬季采暖和日益增多的機動車輛也給城市空氣凈化帶來了沉重負擔。
隨著天氣變化和冬季采暖的結束,煙臺的空氣質量狀況明顯好轉。目前,煙臺已經把PM2.5納入空氣質量常規監測體系,實時發布PM2.5數據等市區空氣環境質量狀況。并且強化了監測數據分析和污染原因解析,有針對性地強化重點區域的污染防治。
公布數據能讓市民更直觀了解居住環境,如果能夠像天氣預報一樣提前預報,制定應急預案則更有意義。為此,煙臺市環保局將制定重污染日應急預案,逐步建立健全污染預警、信息發布和應急處置機制。今年,煙臺的優良天氣比將達到90%。
近日,在煙臺東山機動車排氣檢測有限公司芝罘區分公司,排隊檢測的機動車仍然不減。據該監測站的經理宋一波介紹說,春節過后,檢測站日均檢測300輛機動車。
春節過后,煙臺12個機動車檢測站,主動前來檢測車輛排氣情況的市民也在增多。
記者從煙臺市環保局獲悉,今年,煙臺將全面實施機動車環保(黃、綠)標志化管理,年內機動車排氣定期檢驗率達到80%以上,標志發放率達到90%以上。
煙臺還將加大環保標志路查力度,整治公交車冒黑煙問題,嚴禁不達標車輛上路行駛,遏制機動車污染激增趨勢。
隨著機動車保有量的增加,汽車尾氣成了不可避談的問題。去年8月,煙臺市環保局、煙臺市公安局和煙臺市交通運輸局聯合制定發布了《關于實施機動車環保檢驗標志管理的通告》。《通告》規定了新機動車免檢可獲得環保標志,其他機動車環檢要前置于年審。
記者從煙臺市交通運輸局了解到,去年煙臺更新了269輛公交車,達到了很好的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的效果。今年,煙臺還將更新淘汰市區180輛污染重、冒黑煙的公交車,目前已經聯系公交企業進行探討,更新180輛公交將全部在年內完成。
專家觀點 意識增強,企業未上項目先咨詢環保問題
日前,記者來到煙臺市環保工程咨詢設計院,設計院工程師張平說,一半的員工都外出為企業做環保項目了。張平在煙臺市環保工程咨詢設計院工作了10年整。從他越來越忙碌的工作就能看出,企業的環保意識在增強。
“大一點說‘十一五’規劃和‘十二五’規劃中,國家層面對環保的標準提得越來越高;從我們設計院來看,企業的咨詢和生態規劃需求越來越多。”張平說,煙臺市環保工程咨詢設計院為政府及各企事業單位提供了大量環境保護方面的技術支持。
據了解,該設計院早期主要是對印染、釀造、水泥、熱電等工業廢水、粉塵和噪聲的環境治理工程進行設計。現在,更多的是在企業的新項目建設之初。還有不少企業,項目還沒上就先咨詢環保問題。除了更加嚴格的環評審批條件,在工程建設中后期可能產生的污染也會進行預測,并制定解決方案。
張平還從一個側面向記者反映企業對環保的重視,目前,凡是上市公司,都有一位常務副總負責環保。
作為排污大戶的燃煤電廠老機組、小機組將被關停,今年,將基本淘汰完畢立窯水泥生產線。重點推進城鎮污水集中處理建設工程以及火電、水泥行業污染治理,加快國電蓬萊、山東百年電力、龍口東海熱電、冀東水泥、華電萊州電廠爐外脫硝工程建設步伐,力爭早日建成發揮減排效益。
痛擊污染 26個飲用水源地保護區 發現污染項目一律取締
前期,上海黃浦江上游的死豬漂浮事件引起社會關注,水資源尤其是飲水水源的安全與保護也成為社會焦點。經過本報記者對水源地的探訪得知,煙臺的飲用水可放心飲用。
2010年除險加固的門樓水庫,是煙臺市區的主要水源地,也是膠東地區引黃調水工程的調蓄水庫,市區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70%以上用水都來自這里。
門樓水庫有專人管護,工作人員會定時清除水庫沿岸的垃圾和水上漂浮物。此外,煙臺市環保局水質檢測部門,每個月都會對水庫的水進行化驗、檢測。
據了解,門樓水庫的水源主要來自三條河,分別是白洋河、樓底河和鎮泉山河,其中白洋河河水占了絕大部分,白洋河發源地在棲霞,有“煙臺母親河”的美譽。
“棲霞白洋河發源地沒有一家污染企業。煙臺26個飲用水源地保護區發現污染項目一律清理取締。”煙臺市環保局污染控制科科長董立國說,按照環保相關規定,污染企業是不允許在水源地保護區內投產的。
今年,煙臺將對《門樓水庫飲用水源地保護規劃及實施意見》執行情況進行中期評估,進一步完善政策機制集中優勢財力,啟動實施新一輪水源地保護工程,進一步改善飲用水源地水環境質量。
五龍河、界河、黃壘河和黃水河等重點流域,將在年內進行深度綜合整治,消除劣Ⅴ類水體的水質。
治理方案 支持生態農業 減少農藥污染
隨著水源地上游污染企業的搬遷和治理,煙臺水源地工業污染的情況已經明顯改善,而化肥農藥等農業污染,逐漸成了水源地的主要污染源。
從煙臺市環保局檢測的數據來看,水源地的總氮指標較高,存在營養化現象。
培育發展生態農業,不僅可以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還將有利于水資源的保護。
據了解,今年,煙臺市市級財政安排150萬元,推廣“畜—沼—果(菜、茶)”循環農業發展模式,集中培育建設30處科技含量高、輻射帶動力強的循環農業示范園。
污水處理 實現雨污分流 建設污水管網
今年,套子灣污水處理廠二期、牟平區污水處理廠將開工建設。
另外,還將建成運行萊陽第二污水處理廠及中聯環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確保南郊污水處理廠穩定運行、處理負荷達到60%以上,完成中橋污水處理廠、桃村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
今年,還將加快實施雨污分流和污水管網建設,全面提高全市污水管網覆蓋率和污水處理廠運行負荷。
抓緊做好污泥無害化處置工作,建成市區污泥集中處置中心,確保污泥得到有效處置。
植樹造林 一季度造林6萬畝 完成全年任務的一半
記者從煙臺市林業局獲悉,第一季度結束,煙臺完成植樹造林6萬余畝,完成了今年水系造林一半以上的工作目標。
2013年,是煙臺實施水系造林的最后一年,面臨著11.5萬畝的水系造林任務。煙臺水系造林綠化工程自2011年啟動,圍繞“兩線、四庫、八大流域”進行。
“兩線”是指膠東輸水線和南北海岸線、“四庫”指的是門樓、沐浴、王屋和高陵水庫、“八大流域”則是大沽夾河、黃水河、五龍河、界河、王河、辛安河、黃壘河和大沽河。它包含了生態防護林、海岸線防護林、沿河流域生態工程、水源涵養林和村鎮綠化工程。
春季是植樹造林的一個好時節,僅在植樹節當天,煙臺機關干部和群眾5萬人參加了植樹活動,共種植苗木43.6萬株。
林業局綠化造林科李俊國介紹說,每個縣市區都簽了造林責任狀,并且把綠化作為科學發展的一部分來考核,對于完成出色的縣市區還會進行獎勵。
據了解,在進行植樹造林過程中,煙臺采取了工程造林的辦法,合理利用資金,對造林進行招投標。在造林結束植樹成活率達到標準后,再支付項目款。
煙臺林業類型的自然保護區達20處,其中國家級保護區2處、省級保護區13處。在綠化過程中,煙臺以自然保護區為載體,公路林帶、水系綠化、農田林網為框架,城市、鎮村綠化為節點來構建功能完備的林業生態體系。
“有青山才有綠水,不管是三年大造林還是水系造林,都是生態煙臺必不可缺的一部分。”煙臺市林業局局長周旦說,水系造林是一項民心工程、民生工程更是長久發展的生態工程。
水系綠化 河邊漫步垂柳相伴 煙臺將增更多觀光大道
夾河、逛蕩河、辛安河、魚鳥河、沁水河……沿河流域生態經濟林工程都初具模型。有青山才有綠水和綠地,2008-2010年,煙臺植樹60萬畝,讓煙臺大地基本披上了綠衣。2011年,煙臺啟動水系綠化造林工程,今年將全部完成三年水系造林40萬畝的總任務。自然、生態、休閑是對生態煙臺最好的詮釋。
4月的夾河,岸邊的垂柳發了嫩黃色的樹芽,微風吹動河水,泛起波光。正在忙碌著挖樹坑的左華是黃務鎮回里村的村民,她已經和同村的鄰里在這里工作了一年多。
在夾河芝罘區東段的河堤上,沿著一條長達1900米的彩色瀝青自行車道,將種植櫻花樹等觀賞性和綠化類樹種,未來這片區域將是鳥語花香。
“等著5月再來,這里就更漂亮了。”左華說,這里在建的植物園有200多種植物,等建好了,可以帶著孫子過來玩。
據悉,該路段地處芝罘區、萊山區、福山區三區交界位置,屬于機場路至空港路路段,道路全長1900米,車行道寬8米,道路性質為夾河生態景觀道路,也是煙臺水系造林的一部分。
在提高煙臺森林綠化率的同時,也應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煙臺市先后啟動實施了以公路綠化帶建設為重點的綠色通道工程、以堵口加寬為重點的沿海防護林工程、以山區綠化為重點的三年大造林工程、以水源地綠化為重點的三年水系綠化工程。
不僅僅是夾河,逛蕩河、辛安河、魚鳥河、沁水河……這些煙臺市民熟知的河流都將通過科學規劃扮綠扮靚,打造成為可供市民和游客漫步的綠色觀光大道。
目前,煙臺森林覆蓋率在42%以上,居全省首位。綠化的基礎上,煙臺開始加強度林木的管護,進行集約化管理,提高造林的質量,發揮生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