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以來,作為鋰電池最主要的三大終端應用層面,我國3C產業、新能源汽車、儲能產業得到快速發展。新能源汽車方面,我國產銷量連續三年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市場保有量50%以上,2018年1月產銷量則同比分別增長4.6倍和4.3倍,動力鋰電池的市場規模相應擴大;儲能方面,到2020年電化學儲能裝機量將超過2000MW,2016-2020年年復合增長率接近70%,而鋰離子電池儲能是最主要的電化學儲能形式。從終端應用層面的發展形勢來看,我國鋰電池的市場需求迅猛增長,并呈現進一步增長的趨勢。
在這種背景下,國內外企業紛紛借助展會加快搶占中國市場。本屆展會上,比亞迪、天津力神、杉杉股份、德賽、鵬輝能源、精工電子、創明新能源、普蘭納米、華瑞高新、山西煤化所、吉陽智能、達力電源、華冠科技、米開羅那、靈鴿科技、誠捷智能、泰德激光、迅鐳激光、逸飛激光,以及松下、LG化學、TOYO、Hosokawa Micron、THM株式會社、Yasunaga、HIOKI、FUJI CHEMI、VITZROCELL、YM Tech、U-JIN、BSK、DCN、KLIC、Dreamweaver、MANZ、Jacobi等國際企業將集中亮相,展示高能量密度電池、高性能電池材料、智能制造工藝,以及鋰電池環保設備、回收處理技術等全產業鏈最新產品和技術。
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動力電池也迎來了回收需求爆發的“元年”。根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預測,結合汽車報廢年限、動力電池壽命等因素,業內預計,2018年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市場可達50億元規模。2020年至2023年,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市場規模進一步增長至136億元-311億元。
為進一步規范新能源汽車電池的回收利用,日前國家出臺了《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鼓勵汽車生產企業、電池生產企業、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與綜合利用企業等通過多種形式,合作共建、共用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渠道。此外,國家還計劃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中部區域等選擇部分地區,開展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工作,以試點地區為中心,向周邊區域輻射。
在政策、市場和環保要求等多重動力驅動下,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中航鋰電、華友鈷業等業內企業紛紛加大了動力電池回收的布局,第三方動力電池回收企業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此外,在下游電池回收再利用領域,越來越多的行業巨頭也開始參與其中。1月4日,中國鐵塔與重慶長安、比亞迪、沃特瑪、國軒高科等16家企業簽訂了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戰略合作伙伴協議。
據了解,展會同期將舉辦2018國際新能源汽車大會、2018中國動力電池暨石墨烯產業峰會、2018中國儲能產業峰會等會議活動,圍繞“新能源汽車電動化、智能化、輕量化和共享化”“高性能電池材料”“動力電池智能制造”“動力電池回收利用”“‘互聯網+’儲能技術”等熱點問題進一步深化行業交流、推動跨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