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人們在開空調前都會在“全區節能”微信群問上一句:今天能開空調嗎?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開展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和綠色出行等行動。
近年來,贛州經開區認真貫徹國務院《公共機構節能“十三五”規劃》《公共機構節能條例》和《江西省公共機構節能管理辦法》,不斷通過設備節能、管理節能、技術節能降低公共機構能源消耗,逐步推動節能成為一種習慣、一種美德。
作為經開區機關事務和政府采購管理中心節能科的負責人,劉慧英現在讓大家既愛又恨。“恨”是因為她有一雙“火眼金睛”,能精準及時地發現區里哪家單位哪間辦公室哪個員工違反了節能規定,而且還鐵面無私公開通報這些列入“黑名單”的對象。“愛”則是經開區連續作為贛州市的代表接受省市節能考核小組的年度考核,每次均以高分通過了考核,讓大家每年多了一份節能獎金。
其實,讓劉慧英成為大家愛恨交加對象的是一套能耗管控系統——由贛州經開區開發的贛州首個區級公共機構綜合能耗監測管控平臺。
隨著監控平臺設計者、勤上節能技術有限公司王海欽的現場操作與講解,記者了解到,該監控平臺實際上是一個基于互聯網,由供配電監測、節能控制設備和相關軟件組成的系統。該系統實行能耗分項計量和動態監測,可以實時遠程監測和管理轄區內公共機構水、電、氣等能耗用量情況,還可以對數據進行采集、統計與分析,生成節能策略和節能控制方案。
2016年以前,經開區管委會只有食堂和辦公樓兩個總電表,機關事務和政府采購管理中心副主任李鳳群只知道一年用電總數,但具體到空調、食堂、信息機房、插座等用電多少沒有概念。能耗在線監測之后,工作人員發現供電公司的計量與監控平臺顯示的用電差距很大。原來,管委會的變壓器輸出電壓為430V,遠高于日常用電需求,為此他們要求供電公司精準降壓10%。“過去,管委會食堂的電費,多的一個月要1.5萬元,少的也要5000多元,現在連續幾個月都是每月600多元,這個監控平臺立了大功。”李鳳群這樣對記者說。另外,自2016年經開區檢察院、國土分局納入監控平臺運行以來,2017年全年總用電量比上年度分別下降11.60%和7.89%。
坐在監控平臺的電腦前,記者隨機點開“開發區財政局辦公樓”選項,屏幕上立刻顯示財政局辦公樓有48間辦公室,其中3間辦公室的空調顯示為開機狀態,有1間室內溫度為7℃,另外兩間室溫在20℃以內。劉慧英自信地分析道,7℃的那間有人打開了窗戶。在財政局那間窗戶洞開的辦公室里,劉慧英指了指墻上的空調說,奧妙就在空調下方的這個管理器上。原來,這個巴掌大小的白色盒子,里面集成了用電計量、用時計量、電流電壓計量、溫度探測器、紅外發射器、無線模塊等設備,是一個可以接受遠程遙控或程序設定的自動遙控。
監控平臺可以防止空調溫度人為隨意提高或降低,可以將分體空調的用電計量精確到“室”,可以及時發現“帶病工作”的空調,可以捕捉到人工難以察覺的能耗問題,從而提醒運營管理人員及時處理、改善用能效率……王海欽一口氣說出許多好處來。而在李鳳群看來,技防代替人防之后,大大提高了大家的節能意識。在未使用監控平臺之前,管委會辦公大樓一個晚上至少有20間辦公室不關辦公照明設備、不關空調,現在一個月都難碰到一例。
2016年10月,贛州經開區投入巨資開發公共機構綜合能耗監測管控平臺時,就站在全區大節能的思路來設計,全區所屬各級公共機構均可以共享該平臺系統。監控平臺建成后,贛州經開區在我省首次運用“互聯網+精細化節能管理”的理念,用現代互聯網技術、遠程遙感技術,以點帶面將金融局、鳳崗鎮、三江鄉等39家單位的分體空調納入監控平臺,覆蓋率達到89%,監測點達700余個。此舉也避免和減少了多單位服務器、軟件的重復建設,省下節能改造資金20萬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