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從2008年開始對城區10噸及以下燃煤小鍋爐實施拆并整合工作,從2013年開始實施燃煤鍋爐燃氣化改造,從2016年實施“煤改電”。截至2016年底,我市共拆并整合及清潔能源改造439座,其中拆并整合305座,“煤改氣”132座,“煤改電”2座。按照市政府的要求,今年我市將全部淘汰10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共計83座(152臺)。
在回民區眾環小區燃氣供熱站,3臺8噸的燃氣鍋爐和燃燒機正24小時工作,為22244.92萬平方米供熱面積內的2100多戶用戶送去溫暖。
“該供熱站2014年進行‘煤改氣’,2015年投入使用。從環保的角度來說,過去用燃煤取暖,一個采暖季要燒掉5600多噸燃煤,鍋爐房里隨處能看到黑乎乎的煤面,呼吸的也是嗆人的氣味。而現在由于使用了清潔能源,走進鍋爐房,看到的是干凈整潔的工作環境。”供熱站負責人席雪冬說。
市公用事業管理局供熱科負責人云俊義介紹,我市經過三年的燃煤鍋爐燃氣化改造,目前,132座燃氣鍋爐每年可實現直接減少燃煤40萬噸,減排煙塵2099噸,減排二氧化硫926噸,減排氮氧化物1045噸,減排二氧化碳55.6萬噸。
“長輸管線入呼從環保角度來說有顯著的效果”。據統計:長輸管線供熱可以增加1600萬平方米的供熱能力,如果是燃煤供熱,需要48萬噸煤,需要拉標準卡車12000輛。如果通過市區鍋爐供熱,市區就要承擔一萬多輛卡車煤量的運輸,會造成揚塵污染,在儲存和裝卸中也會產生揚塵污染問題。記者了解到,京能盛樂電廠煤場是全封閉的,而市區小熱源廠則是通過苫蓋來解決揚塵污染問題。另外在燃燒過程中,京能電廠排放標準是超低排放標準,已經接近天然氣排放量。
據統計,自從我市實施熱電聯產為主、清潔能源為輔的供熱方式以來,我市采暖季的空氣有了明顯改善:2013到2014年采暖季,我市的優良天數是93天;2014到2015年采暖季,優良天數是117天;2015到2016年采暖季,優良天數是117天;2016到2017年采暖季,優良天數是130天。同時,PM2.5也逐年呈下降趨勢,PM2.5的濃度從2015年的每立方米46微克,下降到目前的每立方米41微克。另外,二氧化硫的濃度也在逐年下降。相信隨著燃煤量的減少,青城的天空會越來越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