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繼了LED的特性,微LED優點包括低功耗、高亮度、超高分辨率與色彩飽和度、反應速度快、超省電、壽命較長、效率較高等,其功率消耗量約為LCD的10%、OLED的50%。日前,投融界專訪了基于微LED的新型LED與微顯示芯片開發與產業化項目的負責人黎子蘭。
多年研發經驗,專注業內前沿科技
黎子蘭是一名不折不扣的高科技人才,早在北大求學時,就研發過氮化鎵薄膜器件,之后留學深造,獲得比利時著名大學電子學工程博士學位。
據了解,黎子蘭已在國際領先的研發機構工作多年,從事硅集成電路工藝、氮化鎵材料與器件的研發。其所在課題組是世界上最早完整實現8英寸硅片上氮化鎵基LED工藝的小組之一,在研發上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他表示,國外的工作經驗為現在這個基于微LED的新型LED與微顯示芯片開發與產業化項目打下了很好的基礎,自己這些年也接觸了一些新的技術方面的思路,比如納米技術,研發到這個結構,是技術牽引、技術發展的需要。
微LED顯示技術的熱潮是近年來興起的,黎子蘭認同微LED技術在顯示應用上的巨大潛力,認為確確實實是個很好的方向。他說道:“現有技術有很多的技術挑戰,最關鍵的一點是可制造性比較差,我研究了別的公司的技術方案,覺得我們的方案在成本、可制造性上有很大的優勢,所以我們決定做這個項目,因為前景很好,技術上面也有很多的創新。”
三階段逐步推進,提高工藝,降低成本
項目主要工作是最近兩年開始的,前期自有資金投入200萬元,團隊已在做其中關鍵工藝的研發。其核心創新之處在于微LED單片集成方案,即通過在硅襯底上直接制作與集成微LED,避免器件轉移和二次集成等環節,大幅提高集成密度和良率,降低生產成本,并實現微顯示器件的輕型化和小型化。
在發展戰略上,項目分為三個階段:基于微LED的新型LED;基于微LED的微顯示芯片;基于微LED的平板顯示。
基于微LED的新型LED,和現在的LED的應用屬于替代關系,它在成本、光學質量和光密度上有很大的優勢,尤其是在中功率到高功率LED方面的應用;基于微LED的微顯示芯片,它的顯示面積比較小,顯示密度非常高,應用的方向是在虛擬現實VR或是手表,在一些對顯示面積要求不大,對顯示質量非常高的場合;如果把微LED每個像素的距離能夠增大,實現比較大的顯示面積,就可以實現平板顯示,比如手機、平板上面的應用。
黎子蘭介紹,這三個階段在技術上是一脈相承的,都是基于微LED技術,但因在不同的應用場合,需要結合新的技術,從新型LED到微顯示芯片再到平板顯示,市場會一個比一個大。
抓住核心技術壁壘,形成規模化生產
相對于市場上很多顯示器件,微LED在壽命、能量效率以及可微縮性方面有很大的優勢。黎子蘭提到,之前虛擬現實VR非常火,但是后來熱潮降低了很多,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顯示芯片還達不到要求,由于VR眼鏡非常靠近眼睛,對顯示密度、刷新頻率的要求非常高,原來的技術做不到這一點,所以戴起來有眩暈感,非常的不舒服。
而用微LED的話,在顯示密度、刷新頻率會有巨大的提升,原來的市場痛點,如有眩暈感、戴著不舒服這些問題就可以解決掉。同時,項目從技術上開始把產品的生產成本降下來,提高可制造性。
黎子蘭透露,目前新型LED有原型器件,可以看到一個產品,但是還不是量產型技術。對于第一階段,計劃在明年6月份之前將量產型技術開發出來,在明年年底開始量產;第二階段,計劃在2019年中將技術開發出來,在2020年3月份左右開始量產;而第三階段,目前沒有辦法計劃具體的時間節點,但是其中幾個關鍵的核心技術,會在二三年之內驗證出來。
公司致力于做關鍵零部件的生產商,主要負責研發和關鍵步驟的生產,抓品質的管控和產品的銷售,對于非關鍵的生產技術,會交給代工。商業模式方面,將與大客戶直接合作,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研發生產。目前公司有五個以上技術正在申請專利技術。
為了推動項目進一步發展,此次項目計劃融資1500萬元,用于將新型LED技術做成量產型技術,開發第二階段微顯示芯片的樣機,期待能與誠信、務實、具有長遠發展眼光的投資人達成戰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