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額敏縣把生態資源優勢轉化成促進經濟發展的動力,把青山綠水變成百姓脫貧致富法寶的一個真實鏡頭。
“山清水秀、宜居宜業是額敏縣引以為傲的名片;科學發展、生態立縣,是額敏縣不懈追求的目標。”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場合,人們時常能聽到額敏縣委書記王克勇關于生態文明建設一貫經典的闡釋。
為讓“樹上山、水進城、煤變氣、地變綠、天變藍、城變美”,“十二五”以來,額敏縣關停工藝落后、污染嚴重的屯河水泥、金田亞麻等8家企業;拆除設施老化不能達標排放的10余臺鍋爐;投入3億余元建成全疆唯一一家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自治區級額敏(兵地遼陽)工業園區,一園多區新型工業化發展格局已經形成,對綠鄉玉米等傳統企業節能升級進行技術改造,減少污染物排放;投資4.5億元實施天然氣入戶、投資3億元建成集中供熱中心;禁開禁采境內莫合臺區域地下蘊藏169億噸煤炭儲量,提升大氣環境質量,使天變藍。
投資2億元對額敏河6公里城區段進行了綜合治理和濕地保護,額敏河濕地公園被列為國家級濕地公園,維護了額敏河流域生態環境;投資2億元建成2座日處理4.2萬方污水集中處理廠,經過處理后的排水水質達到國家規定標準二級甲等,結束百年污水直排歷史;投入7億元新建瑪熱勒蘇水庫,實現工業用水、群眾飲水、景觀汲水、灌溉用水、生態補水和防汛抗旱“一舉六得”;投資4億余元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從根本上改善城鄉環境,使城變美。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環境保護措施,讓額敏城市空氣質量二級以上的天數達到362天,空氣質量始終保持著良好水平,優良率達到99.8%以上,位列全區重點縣市前列,摘得了“中國綠色名縣”、“中國綠色食品生產加工基地”殊榮,助推了社會經濟得到全面協調發展。
今年上半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21.96億元、同比增長10.4%;工業增加值3.54億元、同比增長11.2%;地方財政收入1.89億元、同比增長1.4%;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0.56億元,創下歷史記錄。
看到家鄉的青山綠水常留,“繪”就百姓“紅日子”,令經常去額敏河散步的64歲額敏鎮橋東社區居民楊迎春感慨頗多,他說:“老了不回老家了,就在額敏養老。”